温纳动态
媒体报道
温纳动态

结婚,就可以摆脱原生家庭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8-20 21:30:04 浏览量:36

  “等结婚了,就能逃离爸妈的控制了”“嫁出去之后,终于不用听家里的唠叨了”——很多在原生家庭中感到压抑的人,都把婚姻当成“逃离的船票”。但婚姻从来不是简单的“物理切割”,它无法让你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,反而可能在亲密关系中,让那些未被解决的问题以新的形式浮现。


01
结婚能“离开家”,却带不走原生家庭的“问题模式”


  物理距离的拉开容易,但原生家庭塑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,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你走进婚姻。比如在强势父母身边长大的人,可能习惯了“服从”,结婚后要么对伴侣过度顺从,要么突然“反弹”变得强势;在忽视中长大的人,可能带着“不被爱”的执念,在婚姻中不断索要关注,反而让伴侣感到窒息。


  有位女士从小被妈妈指责“什么都做不好”,结婚后她发誓要“证明自己能经营好家庭”。但每次丈夫指出她做饭咸了,她都会瞬间崩溃:“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?”她以为结婚能摆脱妈妈的否定,却没发现自己早已把“被指责=我不好”的模式刻进了心里。婚姻就像一面镜子,会照出原生家庭留下的“隐性创伤”——你逃得过父母的唠叨,却逃不过自己内心的惯性。


02
把婚姻当“避难所”,容易让伴侣成为“替罪羊”


  如果结婚的初衷是“逃离”,而非“共同成长”,很容易把对原生家庭的不满转嫁到伴侣身上。比如有人讨厌爸爸的“大男子主义”,结婚后对丈夫的任何意见都敏感:“你是不是也想控制我?”;有人怨恨妈妈重男轻女,结婚后会刻意和婆家保持距离,甚至拒绝丈夫和婆婆正常沟通。


  李先生的父母总在他面前争吵,他从小就盼着“有个安静的家”。结婚后,只要妻子说话声音大一点,他就会烦躁:“你能不能别像我妈一样歇斯底里?”其实妻子只是在讨论周末去哪玩,他却把对母亲的厌烦投射到了妻子身上。当婚姻变成“逃避原生家庭的工具”,伴侣就成了无辜的“情绪垃圾桶”,原本可以温暖的关系,会慢慢被怨恨和指责填满。


03
原生家庭的“情感钩子”,会在婚姻中被重新“勾住”


  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,会在婚姻中变得更加迫切。比如从小缺乏父爱的女性,可能会希望丈夫既是伴侣又是“理想父亲”,一旦对方达不到期待,就会失望:“你怎么不像别人的老公那样体贴?”;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男性,可能带着“必须成功”的压力结婚,把对家庭的愧疚转化为对事业的过度投入,忽略了妻子的感受。


  张女士的父母总说“家里不容易,你要懂事”,她从小就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。结婚后,她依然处处“为家庭着想”,舍不得买新衣服,却会因为丈夫给自己买了礼物而不安:“别乱花钱,省着点用。”丈夫觉得她“太见外”,她却委屈:“我只是不想给你添麻烦。”她以为结婚能获得“被照顾的权利”,内心深处却依然带着“我不配”的钩子,不敢在婚姻中坦然接受爱。


04
真正的“摆脱”,是在婚姻中学会“和解”


  婚姻无法让你逃离原生家庭,但能给你一个“重新练习”的机会:在和伴侣的互动中,慢慢修正原生家庭带来的偏差。比如习惯了“被否定”的人,可以在伴侣的肯定中,慢慢建立“我值得被爱”的信心;总在“控制与反抗”中挣扎的人,可以在平等的亲密关系里,学会“尊重边界”和“表达需求”。


  真正的“摆脱”不是物理上的远离,而是心理上的独立:你能理解父母当年的局限,却不再被他们的评价定义;你能看见原生家庭的影响,却有能力选择不同的回应方式。就像那位总怕被否定的女士,在丈夫的耐心陪伴下,终于能平静地说:“你说我做饭咸了,我可以下次少放盐,这并不代表我不好。”当她在婚姻中学会“区分事实和自我否定”,才真正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。


  结婚不是原生家庭的“终点”,而是你与自己、与过去重新相处的“起点”。它不能让你彻底摆脱原生家庭,但能让你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,慢慢疗愈那些未被看见的伤口。真正的自由,从来不是“逃离谁”,而是“成为谁”——当你能带着清醒的自我走进婚姻,原生家庭的影响就不再是“枷锁”,而是帮助你理解自己、珍惜当下的“镜子”。

苏ICP备2022010105号-2

 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1439号

版权所有:南京温纳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客服工作时间:
周一至周日 8:30-21:00

025-83366999